二維碼技術的概況與特點
二維條碼(2DBarCode),或稱二維碼(2DCode)技術,是在一維條碼技術的基礎上誕生的一項衍生條碼技術,與一維碼相同點是都由規(guī)則排列的圖形單元組成,不同點在于二維碼的圖形單元為模塊或短的條空,并在符號內呈矩陣式排列,因此二維碼符號在橫縱兩個方向都承載信息,由此得名二維條碼。與一維條碼相同,從技術領域上說,二維碼技術屬于信息技術中的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AIDC)技術的一種。二維碼技術是在上世紀80年代,為滿足越來越多的行業(yè)應用中對條碼技術提出的要求而研發(fā)的,相比一維條碼技術,二維碼能夠承載的信息種類(數字、英文、中文、圖片、聲音等所有可以數字化的)更多,信息容量更大(從幾十字節(jié)到幾千字節(jié)信息)、信息密度更高(相同面積的二維碼可承載一維碼幾十倍的信息)、識讀更加可靠(大部分二維碼具有錯誤校正功能),能夠支持加密,同時也保留了一維碼的印制方便、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由于二維碼具有的這些特點和優(yōu)勢,使其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后迅速在歐美日等國軍事、證照、電子、制造業(yè)信息化管理以及物流等領域和行業(yè)實現大規(guī)模應用,多個關于二維碼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制定并發(fā)布,依托國外二維碼(如PDF417、QR碼、DataMatrix碼、MaxiCode碼等)的二維碼軟硬件與信息服務產業(yè)發(fā)展起來,二維碼技術與一維碼技術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條碼的技術體系,滿足了多種行業(yè)多種應用對條碼技術的不同需求,二維碼與手機結合應用,越來越成為新的熱點。
在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為“編碼中心”)就率先引進了二維碼技術,對幾種常用的二維碼技術規(guī)范進行了翻譯和跟蹤。在90年代后期,編碼中心結合我國實際先后將美國的PDF417、日本的QR碼碼制轉化為國家標準,推動建立了一系列二維碼技術應用試點,解決了我國二維碼技術開發(fā)無標準可循的問題,也推進和帶動了我國二維碼技術產業(yè)的出現和二維碼技術應用的起步。新大陸、南開戈德等我國第一批進行二維碼技術研發(fā)與應用推廣的企業(yè)成立并發(fā)展起來。
在本世紀初,為滿足我國應用領域提出的PDF417、QR等國外碼制不支持中國漢字以及漢字信息表示效率不高等問題,編碼中心牽頭我國企業(yè)共同研發(fā)了“漢信碼”碼制。漢信碼是我國第一個制定了國家標準并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在漢字信息表示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數字和字符、二進制數據等信息的編碼效率、符號信息密度與容量、識讀速度、抗污損能力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7年,《漢信碼》國家標準(GB/T21049)正式發(fā)布,2011年漢信碼成為國際AIMGlobal權威行業(yè)標準,2015年,漢信碼正式成為國際ISO標準項目。
圖1 幾種常用二維碼碼制
二維碼技術與防偽技術的區(qū)別與聯系
防偽,顧名思義,是指防止偽造。防偽技術,按照大多數人認可的定義,是指用于識別防偽對象真?zhèn)尾⒎乐刮词跈喾絺卧臁⒆冊?、克隆等行為的技術手段,即通過提取和識別防偽特征來防止偽造、變造、克隆等違法行為的技術措施產品、材料、技術裝備等。據相關資料,全世界受假冒偽劣產品影響的市場達到了3000億美元,每年假冒偽劣產品的成交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0%,在我國煙、酒、農資、食品、化妝品等行業(yè)是假冒偽劣商品的“重災區(qū)”,我國防偽行業(yè)市場容量已達到了數千億元。中國大多數藥品與煙草、少部分食品等產品都使用了防偽技術。